相关动态

最新活动

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梆子》图书首发式 在北京隆重举行

来源: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1-09-18
被阅览次数:1287

 
  9月16日,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梆子》图书首发式在第2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隆重举行。《中国梆子》丛书主编、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中国梆子》(表演卷)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赵娟受邀出席活动。首发活动以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河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刘贵廷、《中国梆子》丛书责任编辑任晓霞与两位嘉宾就图书的整体情况与观众做了分享。

    


  活动中,河北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刘贵廷向观众介绍了《中国梆子》丛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过程。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特别是民间戏曲,更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梆子戏是中国民间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梆子》丛书是在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下形成的选题思路,旨在通过展示梆子剧种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该套丛书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梆子剧种系统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丰富中国戏剧研究资料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已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梆子》主编刘祯向观众分享了丛书的内容安排,指出了本套丛书在戏曲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中国梆子》总共六卷,涵盖历史、剧目、表演、舞美、音乐和传承,作者队伍是来自北京、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的多位梆子剧研究专家、学者,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确定了每一卷的编写角度和研究重点。刘祯主编提到,梆子戏剧种数量多、流播区域广,其风格特色也颇多不同,学界关于梆子戏的研究,多限于与梆子相关的剧种研究,对梆子的认识和研究还着眼于地域与局部,缺乏从剧种的整体做宏观的关照与系统性的梳理。这套丛书试图打破旧有剧种之壁垒和界限,以“全景式”的视角,辅以微观的解读,从各剧种个性特色中发现、总结和归纳梆子剧种的共性特征,希望能清晰展示梆子的源流,再现梆子艺术之地缘特征及发展演变之进程,从而实现对梆子剧种所辐射的戏曲文化圈的总体性提炼。这种提炼是一种研究的深入,对梆子剧种传承、发展、传播以及对当下的舞台实践均是有意义的。以戏曲整体观进行研究并不是增加剧种的数量,而是转变思维和观念,确立全新的认识立场。这样一种研究方向更加具有积极的学术自觉意味,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势,希望可以成为引玉而抛出的那块砖。

    


  在首发式上,几位嘉宾以谈话的形式介绍了《中国梆子》丛书的情况,针对观众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分别做出了解答。在提到梆子腔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和唱腔特点时,表演卷作者赵娟教授做了详细的阐释:梆子是一个大的声腔体系,在各个地区结合地方语言、音乐、文化艺术等,又显现出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板式旋律的变化、唱腔念白上,并且同一地方的梆子腔,由于演员表演流派不同,呈现的风格也各不相同。例如:比较古老的两个梆子——秦腔和蒲州梆子诞生比较早,艺术特点很接近,主要在于地理位置接近、方言相近、文化相融合,两个剧种的演员甚至可以共同登台演出就像河南梆子和山东梆子的演员可以相互搭台唱戏一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有意思的是,山西境内有四大梆子,风格特点却很不一样,是因为地理位置、方言、音乐等不同而产生的。为了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梆子腔的艺术特色,赵娟老师现场演唱了几小段梆子戏剧。唱腔或高亢激越,或俏皮活泼,引得现场掌声不断。尤其是她清唱了豫剧大师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选段,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本次《中国梆子》图书首发式线下与线上直播同步进行,不能亲临现场的戏戏迷朋友在线观看了直播,纷纷参与互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Copyright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 13010502001982号     冀ICP备16028594号-1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编号(总)网出证(冀)字第003号